柚子小说 - 言情小说 - 重生八零小农女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17

分卷阅读117

    咱们家想想啊,与谁有关联?”

看着四毛呆呆傻傻的样子,杨梅实在没忍住,这么萌萌的四毛还真是没见过了,手指不自觉的就戳在了他的头上。

“嗷”四毛觉得自己做为哥哥的尊严全碎成了渣渣,可要反击回去,又不忍下手。

这两兄妹的互动乔云全程看在眼里,目光中带着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宠溺。他很小的时候就与爷爷相依为命,自爷爷去世后,他就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,从来没有体会过与亲人在一起的乐趣,现在他发现他终于知道是什么滋味了。

那感觉暖暖的,很舒心,也很安心。

“梅儿的意思是想把铺子租来给珍秀姨做生意呢!”

“对,对,还是云哥哥脑子好使,他最懂我了!”杨梅丝毫不吝啬她的夸奖,到底是合作久了的,乔云最明白她的意思。

四毛也顾不得找杨梅算挑战尊严的帐了,他有些发懵,“那我姑会答应上城里做衣服去吗?”

在他的心里,上城里做生意那可是遥不可及的距离。

“这正是我需要你帮我的啊!你看我花了这么多钱,爷爷和我妈知道了肯定反对。那咱们就不告诉他们,只把我妈给说服了,让她上了城里,做衣服赚到钱了,到时候就没人会怪我乱花钱啊。”

这也行?四毛看杨梅,就像看外星人似的。那么多钱不经过家人同意,自作主张也就罢了,瞧她那意思是要把欠的帐都揽到自己身上?她从哪儿挣那么多钱去?而且,“城里做生意是那么容易的吗?”

杨梅斜眼看着他笑,那模样特别的漫不经心,“怎么就不容易了,你昨天不就做得很好?”

“那怎么一样……”四毛被杨梅看得有些不知所措,但好像又确实是那么回事呢,他昨天可不是做了生意!一时有些语塞。

“四毛哥,这事可就靠你了啊!你都不知道,我妈在村子里被人传成了什么样,现在都没人请她做衣服了,再说她一个人干农活也太辛苦了。凭她的手艺其实完全可以上城里给别人做衣服,既挣了钱,还不会那么累,你说是不是很好?”等四毛不知反驳的时候,杨梅变得一本正经起来。

“四毛哥,你不会是想反悔吧?到时候眼睁睁的看着我被爷爷打?”说了半天,四毛半点反应都不给,这孩子!

四毛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浊气,“下回你可别再这样干了啊!”这回只能这样了。欠的帐有些多,看来他要好好的帮着她卖蘑菇了。

回到家里四毛果然如他答应的一般,什么也没对杨老倌说。

自于上县城一夜未归的事,杨梅跟两位老人早做了报备。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单独上街肯定是不会被允许的,但杨梅在平常的潜移默化中,已经让这种状态在家人的心中正常化了,况且这回还有乔云和四毛相伴。

于婆婆一听她跟乔云捣鼓出来的那个什么蘑菇还真能卖钱,当时只顾得上吃惊了,也没有去追问卖得的钱的下落。杨梅做下那么大件事,乔云和四毛都不敢提,自然是不会穿帮的。

杨梅瞅准了时机,就开始劝说杨珍秀上城里开铺子去。

“去城里开铺子?”杨梅的话音刚落,屋子里就同时响起了三声不同程度的惊呼!

这对于杨老倌这样的土里刨食差不多快一辈子的老农民来说,不亚于天方夜谭,于婆婆就更不必说了,上回上县人民医院治腿那是人生中第一次上县城。

杨珍秀没有那么吃惊,但这个念头平时还是想都没敢想过。

杨梅便耐着性子,把刘爱英取得了临水县第一张工商营业执照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。旁的人或许没有说服力,但刘爱英是怎么走过来的,杨老倌、于婆婆那是一清二楚。

杨梅只管把什么都往刘爱英身上推就好。

杨珍秀跟郑建峰好的那会儿,小两口没少往县城里去,对于上县城做生意也并非不能接受。只是一时被‘投机倒把’这样的罪名给吓着了,一时转不过弯来而已。

现在果真是能做生意了,而且有刘爱英这个榜样在前。杨珍秀的心明显有所松动。

四毛很会看眼色,在接到杨梅的示意之后,果断的开始游说,“姑,你手艺那么好,去城里做衣服卖肯定是没问题的。而且我马上就要升高中了,万一考到县城里去,咱俩也有个照应不是?”

杨梅感激的看了四毛一眼,他这个牺牲蛮大的。

要知道从红星初中能考入县一中的孩子,历来没有任何一届超过过三人!四毛立下这么大的目标,可有得拼命了,万一考不中,那可是会被人笑话的。

其实四毛的这话,是说给杨老倌和于婆婆听的。

四毛向来是个聪明的孩子,擒贼还先擒王呢。能影响杨珍秀的主要人物是于婆婆和杨老倌,只要把这两个人给说服了,余下的事也就好办了。

“再说了你种田地又不是长项,又累又少挣钱。咱们家梅儿那么聪明,往后也会上县一中,姑你不得先给她创造一个好条件啊?”

杨梅刚刚还望着四毛笑得开心,立马他就把矛头转向她了。这是要把她也拖下水?

“嗯,就是呢,妈你先去试试,生意还过得去咱们就留在城里,那铺面刘姨都帮咱找好了,托了熟人老费事呢,地方好还不用花多少钱。妈你知道吗,城里人可不像咱们村子里闲人那么多,那里每个人都忙,都没人闲嚼舌根的,住在那里耳根子都安静些。”

没料到杨梅对于上县一中丝毫不觉得为难,大大方方的认了。

正文第119章憋了一口气

上县城开铺子,能挣钱、不辛苦,而且还能照应即将上高中的孙子。再说远离了村子,就少了是非,女儿也不用生活在别人的唾沫星子里,那么委屈的过活。

这是利。

当然也有弊。女儿将独自一人生活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城里,万一不方便怎么办?老父老母离得上百里路远,什么都照应不上了。

于婆婆和杨老倌心里自然有计较,一时也难于取舍。

而杨珍秀在两个孩子的分析下,内心竟然有些跃跃欲试。自从郑建峰离去后,带给她的是心如死灰,特别是两岁的儿子不治夭折,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现在在杨梅隔三差五的激励中,慢慢的已经能担起一个母亲的责任,同时,她心里也憋足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