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146节
书迷正在阅读:快穿年代文里的幸福生活(百合futa)、玲珑策、食物链【吸血鬼/强制/SM/怪谈】、童话ending之后、[光夜/双]挨艹的理由奇奇怪怪、欲念【all日】、总攻与排球少年、【刀剑乱舞】寝当番计划(主攻)、【代号鸢】周瑜x你|骨科r向合集、[名柯]红黑yin乱里番剧场
陈公公答道:“弥封官提前做好了标记。” “这不是舞弊吗?”皇帝蹙眉道。 陈公公赔笑道:“算是官场旧习吧。毕竟没有真才实学, 是考不到会试前十的。” “官场旧习……是吧?”皇帝顿了顿,忽然露出狡黠的笑容:“去传沈师傅来。” 陈公公眼一花,定睛仔细看了看,总觉得皇帝笑的很像一个人,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。 “陛下,沈部堂正在阅卷。”他提醒道。 “耽误不了一刻钟。”皇帝又补充道:“理由么,就说太子和他儿子爬到树上不肯下来,请他来劝劝。” …… “阿嚏,阿嚏!”荣贺打了个大大的喷嚏。 怀安很有经验的告诉他:“连打两个喷嚏,一定是有人骂你,而且八成是你爹。” 除了太子他爹,谁敢骂太子啊…… 荣贺揉揉鼻子:“很有道理。” 他们今天不用上课,因为文华殿被考官们占用用来阅卷,花公公为他们泡好了茉莉奶茶,两人呆在东宫自习做功课,边做边闲聊,倒也惬意。 “其实你以现在的水平,也足够参加县试了。”荣贺评估道:“考个三五回,得个童生不在话下。” 怀安翻翻白眼:“谢谢你啊。” 荣贺笑道:“你明年不是去国子监读书嘛,入监可免除童试,直接参加秋闱,多好啊。” 一提这个,怀安一肚子怨言:“好什么呀,听说国子监的饭菜不好吃,不好吃还不让抱怨,一年十二次大小考试,成绩累积起来,积满八分才能升堂级。” 想到明年就要被送进那“人间炼狱”受罪,怀安眼里都没有光了。 “嗐,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。”荣贺道:“我特意帮你打听过,如今的国子监今非昔比了。捐监泛滥,生源莠不齐,这一点,历任祭酒、司业都心照不宣,对荫监与捐监在学业根本不作要求。” 怀安眼前一亮:“还有这一说?可我去国子监时看到的不是这样啊。” 荣贺道:“你看到的,都是升入率性堂的监生,他们大多是京城会试落选的举人,这些人本身就是精英,其他像荫监、捐监,甚至地方选上来的贡监,大都没什么真才实学,平时报个病假丧假,就可以在外面游荡,根本不用按时坐监,都是为了混混日子,到地方补个小官。” 怀安啜一口手边的热腾腾的茉莉奶绿,枕着胳膊,四仰八叉的摊在椅子上:“混日子好啊,我就喜欢混日子。” 想想又觉得不妥:“国子监烂成这样,也该整顿整顿了。” 荣贺一拍大腿:“所以啊,我算好了的,等你混到毕业,我再向父皇提议整饬国子监。改革也不能伤到自己人嘛。” 怀安坐直了身子:“你真是我异母异父的亲兄弟啊!” “那必须!” 两人说到激动处,干了一杯奶茶。正在“推杯换盏”,皇帝遣人传旨叫他们到文华殿去。 两人一头雾水,文华殿一众官员正在阅卷,叫他们去作甚? 来到文华殿才知道,圣驾在此,读卷官正跪在一侧读卷,读完一份,换一名读卷官,继续读下一份。 怀安在进门之前落后太子一步,两人一前一后进殿,向皇帝行礼。 皇帝道:“这是朕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抡才大典,太子站过来,一起来听听。” “遵旨。” 怀安便跟着荣贺走到皇帝身边站定。皇帝抬手,示意读卷官继续。 三份试卷读完,按照常理,皇帝不会更改首辅裁定的名次,所谓阅卷也多是走个过场,毕竟前十名的试卷即便旗鼓相当,水平也绝不会低,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。 可是皇帝今天偏偏要驳他这个面子,三份试卷读完,郑迁出班禀告:“回陛下,前三名已诵读完毕,伏启陛下圣裁。” 皇帝道:“只有三份试卷,让朕怎么裁啊?” 众人具是一愣,心说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,莫非对他们裁定的前三名不满意吗? “陛下所言甚是。”郑迁面无殊色,躬身一礼,吩咐阅卷官道:“继续。” 圣心难测,第四位读卷官只好出列,继续读卷,一直读到了第十份。 “陛下,”郑迁试探道,“陛下?” 皇帝显然走神了,等他回过神来,问身边的太子:“这次的策问题目是什么?” 荣贺道:“回父皇,殿试题目为《外攘内安之道》,策问诸贡生,如何使流民归乡务农不失本业?如何推行囤盐之法?如何抵御外族使之不再窥伺,扬我二祖之光烈?” 皇帝点点头,又问:“刚刚这份试卷,具体讲了哪些内容?” 荣贺哑然,这种关键场合,他真的没有走神,可是呈上来的十份试卷,大多花团锦簇,言辞空泛,真要复述内容,除非全文背诵。 “怀安,你说呢?”皇帝又问。 怀安不假思索:“回陛下,臣记性不好,没记住。” 他不明白圣心如何,也不知道轻易开口会得罪什么人,只知道这种时候不能抖机灵,一切怪在自己头上就对了。 皇帝点点头,没有直批这篇文章言之无物,已经算给足了阅卷官面子了。 “陛下,还要继续念吗?”郑迁问。 “念啊。”皇帝道。 郑瑾正欲说话,被老父打断,读卷官已经拿着第十一份试卷出班,就这样,一直读到了十七份。 皇帝有些失去耐性,直接道:“将散卷拿给朕,朕要亲自阅卷。” 堂下的阅卷官们眼珠子险些掉出来,想劝又不敢劝,只好依言照办。 皇帝说话的时候大言不惭,真当四百多份糊名的试卷被拿上御案时,不禁眼前发黑,心说这时候怎么不拦着朕了…… 可大话已经说出去了,只得硬着头皮,一份一份的翻阅。殿内静的只剩皇帝翻阅纸张的“哗哗”声。 阅卷官员们面面相觑,这个速度,他到底在看什么呢? 到了午膳时间,皇帝已经以常人难以企及的速度翻阅了一半,还真从中挑出了四五份试卷,他越战越勇,完全没有饿意,无奈身后两个小子还在长身体,便许太监传膳进来,以最快的速度吃完,又捧起了试卷。 不知看到了三百份,还是四百份,皇帝眼都有些花了,才终于在一众试卷中,选出了最合心意的一份。 极少有人指望初出茅庐的新科贡生真的拿出什么治国之策,即便是有,也很难用二三千字概括,因此只要立意严格切题,文法堂堂正正,有古贤之意,大家之风,便能拿到好的名次。可是这一次,皇帝是真的希望能从中找出勇于献言献策,能针砭时弊的人才。 皇帝抽出试卷,递给太子:“太子看看,看过将文章的内容讲给诸卿听听。” “是。”荣贺接过试卷,认真阅读,全文不到三千字,他看了足足一刻钟,才谨慎的开口道:“他说,应对流民问题,应当提高粮价,对天下土地进行清丈,抑制豪强兼并;应对外族窥伺,应先理财,重将帅,后决战;针对盐法,宜恢复祖制,总其权于上,布其利于下,施行重钞法以收买余盐,广招商人运粮食换取盐引,使粮价上涨,朝廷也可收取盐税,为百姓减轻税赋。” 荣贺虽然贪玩,毕竟是名师大儒端着碗撵着喂大的,功底其实不差。 堂内鸦雀无声,哦,除了袁阁老——又是为太子进步而潸然泪下的一天。 袁阁老把气氛烘托起来了,众人只好跟着称赞太子的聪慧,顺便称赞皇帝独到的眼光,和惊人的阅卷速度。 其实皇帝早在阅卷之前,就让沈聿在他看好的试卷上做出标记,沈聿连忙推辞,这不是舞弊吗?再说他分到的试卷只是一部分,怎可妄下判断呢。 可皇帝态度坚决,不答应就不让他离开,他也只好照做。皇帝只是留了一手,谁知呈上来的试卷都是空乏无物的歌功颂德,他只好亲自翻阅,寻找沈聿留下的标记。 果然,沈聿选中的试卷,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。要不是当着众人的面,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机智鼓掌了。 阅卷官员们对着皇帝离开的背影,足足愣了一刻多钟,满脑子只有三个问号:我是谁?我在哪?我在干什么? 会试第三百五十名的乔希仁点为了状元,第二百四十三名的时俊义点为了榜眼,第八十六名的李挺点为了探花,二甲前十名也都有很大的变动。这真是开国至今从未有过的……事故啊。 从此在永历三年的进士面前,谁也别自称“天子门生”了,不配。 第148章 照例, 皇帝在传胪大典之前,召见前十名,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诚挚的交谈, 使这些“时来运转”的中下游贡生感激涕零,纷纷表示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。 郑迁的脸色最不好看,沉的能滴出水来,当下没有什么异常, 回到家中便急火攻心发起了烧,勉强参加完三月十八日的传胪大典后就病倒了。郑瑾告假在家侍疾,六科言官顿时如一盆散沙,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喷。 几乎同时, 市面上出现了一本名为《宪官现形记》的短篇小说集, 相传收录了前朝御史台六十二名谏官的内宅私事, 讽刺意义极强,着重揭露了这些外表刚正不阿,直言敢谏的御史, 内在是何等的道貌岸然、龌龊卑鄙。 这本书没有署名, 也不知从何处出版,甫一上市便风靡京城,因隐喻太过明显, 极易对号入座, 成为京城老少茶余饭后的笑谈。 言官们一下子萎了,事情不是过去了吗?到底是谁把他们的“猛料”卖到坊间去的? 皇帝故作勃然大怒, 再次提出考察“科道”, 事关朝廷脸面, 这次谁也不敢反驳了,吏部立刻拟出条陈, 以“京察”的标准考察都察院御史、六科给事中。 朝野一片哗然,躺着中枪的都察院满腹怨言,却无人真正敢在风口浪尖上闹事。 这次考察,六部言遭受重创,业务不强的被判罢软无能,冠带闲住,业务过强的被判轻佻浮躁,或降职或外调,半数以上的给事中因此被驱离了中央。因六科的“科抄”是政令下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,吏部尚书立刻上书,要求铨选言官,补齐空额。 接连几日,郑阁老一直称病,沈聿登门看过两次,皇帝也派遣太医过府诊脉,竟是真的病了,郑瑾每天愁容满面,胡子拉碴,都没精力和沈聿吵架了。 “父亲不在内阁,这些人就开始胡搞了,六科言官缺额,六部各衙统统都要停摆,重六部而轻六科,就是在玩火。试试看吧,到底谁才是祸害朝廷的宵小。” 沈聿神情淡淡的道:“但愿恩师早日康复吧。” 此时府婢到厅堂来:“沈部堂,老爷请您进去。” 两人同时起身,府婢却道:“老爷只叫沈部堂一人进去。” 郑瑾脸色一沉,到底没敢说什么,又坐回官帽椅上去。 沈聿随着府婢进入内院,先给师母见礼:“师母憔悴了不少,也要保重身子,内子托学生给您带来的阿胶,您记得每日服用。” “知道你们夫妻一片心意,我记着呢。”郑夫人一边领他进内室,一边道:“这两年公务繁忙,来的也少了,等你老师大好了,带听澜和孩子过来,师母亲自下厨做莼菜鲈鱼羹。” 沈聿只是笑道:“学生又有口福了。” 郑迁靠在床头两个摞起来的枕头上,额头上敷着帕子,脸色苍白,气息不稳。 见老师这副模样,沈聿又不免揪心,抛开政见不谈,但论师生关系,郑迁在他心中的地位远远胜过父亲。 其实官场师生,有时远胜父子,座师能帮你的,父亲未必帮得了你,相反的,学生能做到的事,儿子也未必能做到。师生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,形成紧密的共同体。 何况郑迁培养沈聿,从不是为己所用,而是真心实意的培养一个接班人。 “师母,老师还没退烧?”沈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