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3 新式黏菌人
书迷正在阅读:短小脑洞、留学生姿势指南、掌国、黑白键(H)、赊月色、第五人格凯副蜥勘杰佣、ABL合集、养孩子日常(文野)、【展翔】、【吞海】此生不渝此生步雩
黏菌军团正在成军,相关的改进和优化仍然没有停止。 “大脑存档”被王齐又更新了两个版本,现在在黏菌人单体培养阵列区的正中心,多了个标准模型罐,这是灵体实验员们提供的标准黏菌人标准神经元完全版“存档”,不含大脑,只有脖子以下。 王齐弄出了一种新的黏菌,它本身就更像神经元,甚至有用突触施放信息素的能力,对其他黏菌,组成神经网是燃烧生命,对新黏菌来说,它们只是被凹了个造型。 不过缺陷仍然有,它们的生命也不够长,但耐久实验的那套已经维持了三个月,仍然可以发送完整度超过95%的“神经网图纸”给单体培养罐。 它的功能也就只有利用寄核体“集合”功能,给其他类型的黏菌发“图纸”。 借助该标准样本,有效缩短了身体置换的时间,从原本的六天缩短到四天。 这个时间仍然不够短,王齐计划把标准模型继续扩展,力求把黏菌人更新身体的时间缩短到一天左右,时间越短,同等规模的黏菌中心,就可以服务更多的黏菌人。这里的规模,主要是登记、安全等现场人员的数量。 在黏菌人的生命周期这边,也在想办法。 现有的研究,已经拿到了黏菌人的全生命周期各位置温度的变化,这也是黏菌生命走上终结的主导因素。 黏菌对温度的需求和很多单细胞动物、真菌类似,在14到40度区间里,温度越高越活越,40度以上,会显示指数型衰亡曲线,在56度时,24小时存活率低于千分之3。 被寄核体控制的黏菌,低温环境的表现和自然生物有些区别,但也没有本质差异。 14度以下,随温度降低,黏菌开始转入半休眠和休眠状态,休眠程度越高,寄核体对黏菌的控制力也越强。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艾莲娜的老家,“鬼”会在冰期诞生,因为足够低的环境温度,可以帮助寄核体在“集合”过程中降低能耗。 这套温度测量表有什么用? 可以解释关于黏菌人的很多问题。 首先,黏菌人的崩溃,并不是因为黏菌“发烧”死亡带来的,而是由于构成人形的黏菌,极大多数无法从摄食食物中获取营养,活活饿死的。 其次,早前使用的散热盔甲,实际是通过降低黏菌的活性为代价,带来延寿效果。 类似于每天坚持锻炼的人和宅居者的差异,很明显,如果两者体重一致,都不吃食物只喝水,每天锻炼的人一定先死。 外置散热体现在黏菌人身上,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黏菌人的运动能力。 温度决定活性,活性决定寿命,所以最先死亡的都是脑和胸腹核心部分, 这里就产生出两个改进方向。 第一种,试图增强黏菌人的整体性,让原本不能通过摄入食物获得均衡营养的黏菌能“吃饱”,如果能以此让黏菌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,黏菌人的单具身体也许能维持三到五年。 其间的难点很多,最难的部分是细胞分化。 黏菌人只是黏菌模拟出来的细胞,其本质并没有太多改变,能维持“人”的思考和运动能力,也完全是通过寄核体的“集合”概念来实现的。 要进一步接近人类的状态,可能要有几十种黏菌参与。 王齐虽然已经改出两个新品种黏菌,不过要彻底模拟人类这样的复杂生物,还差得远。 这里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消化和血管。 黏菌人有消化能力,但主要营养都被模拟肠胃的黏菌吃了。这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负责消化的黏菌细胞,并不像真的肠胃细胞一样会把氨基酸释放到血液里,它们只会释放孢子和代谢废物。 虽然其他黏菌也可以消化一点孢子,但这完全满足不了损耗。 一种专业的消化型黏菌,应该能够酶解蛋白质大分子,并将大部分氨基酸释放到血液,只用一点点维持自身需求。 而酶解,显然超过了王齐现有的知识储备。 还好,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真的进化到分子生物学的程度,只要培养出食性足够复杂的黏菌就可以,有点类似于杂交育种,对个体做人工筛选,非常耗时间和人力。 血管的情况类似,现有的黏菌人血管主要功能是配氧。 通过幽灵实验员配合的活体实验,观察到在“血液”里直接投放食物颗粒,根本走不了多远就会被附近黏菌分光。 估计氨基酸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,在靠近“消化黏菌”的个体饱和之前,更远的根本没份。 当然人体也是一样的,只要吃的够多,配合储备作用的“脂肪型”,就能保证渗透压基本平衡。 到这里已经能看到,合成一个真正的“长寿型黏菌人”,需要用到很多种基本功能有区分的黏菌,拟态只能用来解决一些小问题,比如屁股蛋就不需要很特别的功能,只要水分和脂肪比例够大就行。 把这么多类型的黏菌,有序的拼装成一个人型,本身就是一项很大的工程,装置复杂度会非常夸张。 把它作为一项长期项目来做,首先就要限制住装置的复杂度。 王齐现在批的方向,是仍然依托单一黏菌,通过某个寄核体信号,来激活类型分化的功能。 比如需要八种黏菌来构成“长寿型黏菌人”,那么在接到预约时,由黏菌中心工作人员按下对应编号的个体舱,启动细胞分化开始填满八个小舱室,经历个十天二十天给黏菌分化。具体时间长短,取决于黏菌分化后组装前的生存能力,以及黏菌人到底能活多久。 这样的组装方式,装置复杂度就相对可控,现有的主体管道营养运输方案不需要改变,只是给个体舱多加几个小罐子。 该项目王齐批准后有了名字,叫“合成人计划”,在王齐眼里显得很普通的名字,如果被外人知道怕是要闹事,所以又改了名字,叫“科学育人”。 而现阶段的黏菌人改进,则主要是由体温调查报告引申出的第二个方向,整体控温。 既然黏菌人的身体崩溃,主要是核心区高温带来的过高活跃度造成的,那么直接控制核心温度,就可以显着改善寿命。 和之前的散热盔甲方案不同,这次直接从内部解决。 解决方案是直接依托于一个金属模具来构造人形。 这里涉及到黏菌钙化问题。 现有的黏菌人,在“集合”时最大的变化就是骨骼构成,也就是细胞钙化,它有代谢物和外源钙盐构成,也可以直接掺骨粉。 只是具假的骨头,能够利用周边细胞排出的废物来修补一些小缺损,但骨伤稍微重一点就无法自愈了。 类骨骼黏菌自然也是“科学育人”计划里,不在此讨论。 该方案就是用外来金属替代一部分骨骼,并留下外部接口。在胸口、后颈、背心处,直接暴露一个面积三平方厘米的金属头……还得带内螺纹和塞子,使用时直接用螺杆连接外部散热盔甲或金属板。 利用金属更高的导热率,把黏菌人的核心温度降低到接近体表温度,实在环境太热了甚至可以接水冷…… 但温度的降低,也会弱化黏菌活性,其表现是力量降低,可能还会变傻,具体怎么样,都需要一步步实验来获得数据。 如果体能和脑力下降的幅度可以接受,就可以改为常规方案。 希望至少能用三个月吧,一个月附近的寿命长度,连稍微远一点的军事任务都无法负担,实在不像话。 属性点慈善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