柚子小说 - 历史小说 - 将门枭虎在线阅读 - 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义

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义

    出了柳香的卧房后,吴年沿着走廊,往堂屋而去。来到门口,便见刘知行正在优哉游哉的喝茶。

    吴年有些失望,看来不是高句丽、熊无我、纯远联合起来讨伐我了。

    要不然,还真有的玩了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。熊无我现在刚刚起复,属下那几个歪瓜裂枣,怎么与我斗?打一仗,就可以杀入山海关。

    夺了这天下第一雄关。

    “将军。”刘知行听见了动静,放下了茶盏,站起来躬身行礼道。

    “不用多礼。”吴年收拾了一下心情,笑朝着刘知行摆了摆手,径直来到了主位上坐下,抬头问道:“知行。看你的表情应该没有什么大事。但你是没有大事,是不会打搅我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很奇怪。”

    “是大事。但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。”刘知行从容坐下,抱拳说道:“将军。我想在各地建立官学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吴年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。他属下的很多县令、知府,都主张建立学校。

    但刘知行说的官学,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楚国有专门的官员,负责教学。国子监有国子监生。地方上,科举之后,中了秀才,就会进入地方官学读书。

    直到中了举人,或者被淘汰。

    对此,吴年不是很了解,但一听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知行啊。你打算让我开启科举吗?”吴年皱眉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有。现在还早。将军毕竟是将军,还不是燕王。现在开启科举,名不正言不顺。我的意思是,先建立官学,召集回以前的秀才,让他们重新读书,为以后科举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刘知行轻轻摇头,说道。

    办科举。

    吴年比蒙元皇帝,都不如。人家好歹自称皇帝。

    吴年还是眉头紧蹙,说道:“知行啊。办科举的目的,还不是为了招募官员?现在我们招募官员,不是很好吗?”

    “由你提举。”

    “由校监察。”

    “我来拍板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这是权宜之计。要想源源不断的招募人才,就得科举。”刘知行的表情很是坚定,说道。说到这里,刘知行苦笑道:“而且将军啊。现在才三府。这以后坐了天下,这天下的官员,难道都要让我举荐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吴年不太情愿的点了点头,站起来来回踱步。为国家选拔人才,还真是大事。但又不急。

    刘知行还真是说对了。

    “知行啊。我也不隐瞒。我对于我们的书,先贤没有恶意。但是依靠科举出来的读书人,你看看都是什么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楚国有一半是被他们搞坏了的。腐儒、贪官、文官压制武将、争权夺利,党同伐异。”

    “这难道选拔官员,一定要科举吗?”

    吴年叹了一口气,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,满满都是抗拒。

    “将军。科举的短处,我比将军更清楚。我就是科举出来的。但是恕我直言,在选拔人才上,没有比科举更好的了。”

    刘知行也无奈了起来,然后细心解释道:“将军。现在我们选拔人才的方式。我提举,将军拍板,汪由校监察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就是汉代时候的察举制。但最后是个什么样呢?高门大族,互相提举人才。这国家选拔的渠道,被门阀垄断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科举相对公平。”

    “读书人出来做官的,总比商人出来做官强。儒家至少讲道德,不管什么世道。都有好的,正义的读书人。”

    吴年听了之后,深深叹了一口气。这就是一个谁比谁更烂的世界。

    科举已经是最优解的选官制度了。

    而儒家读书人,已经是最优秀的储备官员了。

    儒家至少还讲齐家治国平天下,看起来还是有信仰的。

    商人治国,商人的信仰是钱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。就按照你说的做。把以前楚国留下的官学,重新整理一下。召集回楚国的秀才,回去县、府读书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光这样也不行。我得提升武将的地位。”

    “提增尚武的风气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吧。我在江县也明目张胆的办个国子监。顺便再办个【孙子监】。”

    “面向整个辽东,征召学生。学文、习武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。我之前不是办了个武学吗?就把武学给扩大规模,提升地位成为【孙子监】。”

    “等我席卷辽东五府三十二县。称王的那一天。我就进行科举。选拔文官、武将。在我的国家,文官与武将是平等的。不能出现三品武将,给五品文官磕头这种烂事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。事情还有很多。我们的官学,也不能只读死书。”

    “知行啊。你联合辅汉将军府有学问的官员,干脆自己写本书。写一本热血一点的书。”

    “向所有学子,说明一件事。什么是民族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是炎汉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。我们汉人不能给蒙元人当官。为什么外族入侵,我拼死抵抗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,哪怕外族在我们中原建立皇朝,也不算改朝换代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那不叫改朝换代。而是我们汉人亡国了。”

    “让学生们读律法、读算学、读史书,甚至读兵书都可以。以儒家道德思想为骨,其他书籍为辅。”

    “总而言之。我吴年就算称了王,坐稳了天下。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寻常天子。我要让汉人都知道,我们为什么叫汉人,知道什么是民族大义。”

    吴年平日里也没少琢磨这些事情,打开了话匣子似的,喋喋不休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。

    他对儒家,对古代士大夫,也有很多不满。

    什么礼仪之邦啊,当然是好的。

    但在讲道理的时候,讲礼仪的时候,拳头必须大。

    春秋时候的宋襄公,那是有名的仁义之君。结果如何?一拳头打趴下了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。汉人的先贤们,都是可敬的。但是他们传下来的思想、哲学,在吴年这个现代人看来,或多或少都有不完美的地方。

    要是他什么也不做,只凭借骄兵悍将,以武力平定天下。

    最多也就是个两百年的统一王朝,然后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合久必分。

    有个什么意思?

    不行。

    汉人的思想得变一变,改造一下。

    最最最最,最起码。

    也得让民族主义抬头。

    所有的汉人都要有骨气,不能麻木不仁,不能助纣为虐。比如剃了头,给鞑子磕头,还美滋滋的自以为是“宰相”什么的。

    比如说刘统勋啊、纪晓岚啊、刘墉啊、张廷玉啊,全都是汉jian。

    吴年想让吴年之后,神州再也没有什么蒙元啊、满清之流。

    他觉得这件事情,比自己做什么皇帝,享受什么荣华富贵,三宫六院七十二妃,有意义多了。